被誉为“黄药师”、“一代宗师”的黄元御,字坤载,号研农,是清代著名医学家,他将黄帝、岐伯、秦越人、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,师法诸人,著医书十二部,其中《四圣心源》乃黄氏诸书之集大成者。
他在书中写道:水寒土湿、木郁生风是大多数难治疾病的主要病机!疑难杂症都可以概括为六个字:水寒土湿木郁。
黄元御根据胃燥不敌脾湿,人体阴易盛而阳易衰的疾病认识,提出“湿”“寒”为疾病产生的基础,所衍生的“水寒土湿木郁”病机则为黄师论治诸病的核心病机。
肾主人身之本,脾胃主气机周旋,肝主疏泄升达,诸脏和谐则诸病不生。然肾水易寒,脾土易湿,肝木易郁,水寒土湿常相因致病,继而引起木郁,出现一系列病症。
黄元御通过温肾水以煦元阳、燥脾土以固中气、益肝气以利枢机,实现水土温和、肝木发荣、木静风恬,以达到气机升降正常的目的,治愈了诸多病症,成为了一位声震朝野的名医,乾隆皇帝亲书“妙悟岐黄”褒奖其学识,亲书“仁道药济”概括其一生。
三阴诸症——水寒土湿木郁
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确立了三阴三阳的六经辩证体系。“水寒土湿木郁”,恰好与三阴病对应。
肾水寒——少阴。肾为水火之脏,肾水滋润脏腑形体,肾阳温煦形体百骸。若水寒阴盛,则肾阳不升,寒水泛滥,甚则水寒侮土,上犯君火。因此水寒多病心肾阳虚,病如少阴病,出现手足逆冷,下利清谷,脉细欲寐等症状。
脾土湿——太阴。脾胃为后天之本,阴阳升降枢轴。脾土主升,木火随之生长;胃土主降,金水随之收藏。因此脾胃不仅运化水谷精微以滋养布散周身形体,亦协调全身脏腑的气机升降、功能的和谐条畅。若土湿枢滞,可见如太阴病诸症,肝脾郁陷,见自利,时腹自痛,胃逆见腹满而吐,食不下。
肝木郁——厥阴。肝主疏泄条达,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,故黄师日“水土温和,则肝木发荣,木静而风恬”。木郁克土,加重土湿,生腹痛、泄泻等病。如病厥阴病,木火郁动,心中疼热,损耗心液,木火刑金,损耗肺津,故见消渴,土湿木郁,疏泄无度,故见下之利不止。
血瘀——肾寒脾湿,肝血不升
“怪病多痰、怪病从瘀”,痰瘀互结,是现代难治疾病的常见原因,缠绵难愈或变生他病。同样,痰、瘀皆由“水寒土湿木郁”而来。
气血皆由中土脾胃之气所化,气得肺之清凉,则清则调畅、热则郁蒸;血得肝木之温暖,得温则行,得寒则凝。气属阳,血属阴,气血变化也在阴阳升降之中,阴阳升降寓于中气变化。
《四圣心源·血瘀》曰:“坎阳虚亏,不能升发乙木,温气衰损,故木陷而血瘀。”黄元御指出血瘀的根本病机为阳虚水寒,土湿滞陷,脾气遏抑,致温气颓败,肝血不升,陷则凝瘀。血实则上升,升则气血畅通;血虚则肝脾不升致下陷,陷则血凝而瘀。
凡是出现肌肤枯槁无泽,眼角青黑者均是肝血瘀滞的表现。因肝木之火上升之道被遏,相火下陷,郁而化热,则出现肝热,而脾肾湿寒。
故治疗宜清上而温下,温水则木暖,燥土则太阴升,清木则郁热散;湿寒得除,郁热得清,肝脾复升,中气畅运,则血瘀消,症状除。
痰饮——阳衰土湿,气滞津凝
《四圣心源·痰饮根原》云:“痰饮者,根原于土湿……气不化水,则郁蒸于上而为痰,水不化气,则停积于下而为饮。大凡阳虚土败,金水堙郁,无不有宿痰留饮之疾。”
痰饮之病根源于土湿,太阴脾阳衰败,寒湿困土,戊土右转失政,肺气壅滞,则气不化水,水湿郁积于上而成痰;脾不升清,肺气壅滞,不能化水,则肾寒不化气,则聚积于下成饮。脾虚湿困,水谷不运,停聚脾胃,致脾肺之气,郁而不宣,滋生痰湿。
在上之痰,火性炎上,郁久化热,多半成湿热,在下之饮,纯属寒湿,上热下寒,治宜燥土泻湿,利气行郁,温清并用。
杂病泄利——中土湿寒
各种杂病诸如腹痛、腰痛、胸痛、泄利,也与“水寒土湿木郁”脱不开关系。
腰为水位,腹为土位。肾水不温肝木,木陷于水,腰为水之所在,病腰痛;土湿中气升降失常,肝木不升郁克脾土,病腹痛,胆木相火不降,病心胸痛。可见水寒土湿是病症发生的本因,木郁不达则是动因,黄元御立法燥土温水解郁,治痛三方均用甘草、茯苓培土泻湿,桂枝疏木郁。
黄师认为杂病泄利多属中土湿寒,脾不散精,水液难以经由脾、肺、膀胱代谢,反而趋向二肠,水谷混合,最终使水谷摧注而下成为泄利,兼证多因木郁,如木气盘郁生胀满,或木郁欲泄生疼痛。
他指出治疗内伤杂病,首在顾护中气,中气是指中焦脾胃之气,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,黄氏称之为“轴”。中气如轴经气轮,旋转升降是平人。只有人体的“轴”不出问题,气机升降才能正常。一旦这个“轴”出了毛病,那么人体气机升降就会失常,而诸证蜂起。
对治之法:燥土暖水,升达木气
黄元御于《四圣心源》中以“水寒土湿木郁”为核心病机,治法通过“燥土暖水,升达木气”来论治。
一、甘草、茯苓、干姜共扶脾胃
甘草为补虚培土核心用药,配合升达、降敛之品可使一气周流。茯苓泻水燥土,冲和淡荡,燥土运津,土湿所致诸证皆宜。干姜可燥湿温中,行郁降浊,补益火土,消纳饮食,干姜又长于降逆升陷。
“百病之作,率由土湿”。胃主降浊,脾主升清,若脾土有湿,中焦运化失职,则升降失常,致清阳下陷,浊阴上逆,“人之衰老病死,莫不由此”,所以“医家之药,首在中气”。黄氏的对治之法旗帜鲜明:燥土暖水,升达木气。
土湿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,不培土则不能达木,不培土则不能降金,立论“水寒土湿木郁”,处方皆以培中燥土为核心。甘草补佐,茯苓泻湿,干姜暖土运中焦。三药为黄师最常使用的药物,于《四圣心源》处方体系中的核心地位。
二、桂枝、牡丹皮、白芍疏肝润木
桂枝温散发舒,性与肝合,得之脏气条达,经血流畅,是以善达脾郁;牡丹皮辛凉疏利,可行血瘀,清风热;芍药具清敛之功,可敛汗泄营血,亦可清相火心烦。
三、附子、干姜暖脾温肾
附子、干姜为黄师常用药对,用之温水暖土。
总之,水寒土湿、木郁生风是大多数难治疾病的主要病机,黄元御通过温肾水以煦元阳、燥脾土以固中气、益肝气以利枢机,实现水土温和、肝木发荣、木静风恬,以达到气机升降正常的目的,治愈了诸多难治之症。